欢迎访问看商机!

新闻采访与口述历史

发布时间:2020-08-11 15:10:06 点击次数:229

如今,口述历史在中国已经成为一门令人关注的学科。

关键词:口述历史;新闻采访;记录;访谈;爱新觉罗

  如今,口述历史在中国已经成为一门令人关注的学科。越来越多的读者青睐口述历史作品,原因有三:一是口述作品涉及的人和事,多数是过去人们了解较少的,带有一定的“揭秘”性质,当事人生动的口述叙述,既满足了人们的探秘心理,也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的真相;二是口述历史注重对细节的回顾与描述, 丰富性和鲜活性得到了彰显,将枯燥的历史还原成有血有肉的人物和活动事件;三是口述历史作品,语言生动活泼,图文并茂,符合一般民众的阅读兴趣,具有很强的可读性。因此,口述历史不仅受到了学界的普遍重视,而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

口述历史的记录方式

  口述历史在英文中叫Oral History,或者称History by Word of mouth。这个术语最初是由美国人乔?古尔德于1942年提出来的,1948年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阿兰?内文斯教授加以运用并推广,在欧美很热门,出版了很多有影响的著作。而口述史出成果最多最有影响力的是华人著名学者唐德刚先生(1920—2009)。唐先生1948年赴美留学,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,留校任教,他是中国近代史的大家,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的奠基人。他当时所做的中国口述历史就成了最早的现代中国口述历史。他的口述历史作品主要有:《李宗仁回忆录》、《顾维钧回忆录》《胡适口述自传》《张学良口述历史》。在唐德刚先生的眼里,历史一般被分为两大部分:一种是未记录的历史,英文叫做Unrecorded History;另一种是有记录的历史,英文叫做Recorded History。

  随着科技的发展,口述历史从你讲我记到以录音访谈或者影像记录的方式进行,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、社群生活成为口述历史的特点。那些能够被提取和保存的记忆是口述历史的核心。发展到今天,口述历史必须是一位准备完善的访谈者,向受访者提出问题,并且以笔录或者录音或录影记录下彼此的问与答。访谈的录音(影)带经过制作抄本、摘要、列出索引这些程序后,储存在图书馆或档案馆。这些访谈记录可用于研究、摘要、广播或录影纪录片、博物馆展览、戏剧表演以及其他公开展示。纪录、抄本、目录、图片和相关的纪录片资料也可以传到网上发表。口述历史不包括无特殊目的的随意录音;也不涵盖演讲录音、秘密窃听录音、个人录音日记,或者其他不是经由访谈者与受访者而来的声音记录。

  口述历史是访谈者和受访者共同参与制作完成的产物。口述历史的内容大部分来自受访者的讲述,访谈者的任务是事先要做好仔细研究,然后提出一些有意义的文图,访谈者必须压抑住自己想说话的冲动,做个安静的倾听者。访谈要成为口述史,必须是经过录音、做过特别处理后存档案馆、图书馆或其他收藏处,或者经过修订出版。口述历史的特性是:能提供一般研究使用,能重新加以阐释,能接受鉴定的确认。如果把每日新闻报道当做是“第一手的未被加工的历史”,那么,很多新闻记者就已经在运用自己的才能和特殊机缘在书写历史了。因为,记者们会不由自主地转向访谈的纵深,转向了口述记录,所谓“今天的新闻,明天的历史”。凭借访谈者的技巧,他们创作了一些著名的口述历史著作,比如美国记者斯诺的《西行漫记》,华莱士·特里的《鲜血:越南口述史》,崔永元的《我的抗战》等等,一些新闻记者转为口述历史学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