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度报道是某些通过展示宏观背景,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(包括因果分析)、解释或预测并达到相当深度的报道的总称。
关键词:背景材料;采访;深刻性;通讯;记者
【本文提要】深度报道是某些通过展示宏观背景,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(包括因果分析)、解释或预测并达到相当深度的报道的总称。本文就深度报道的概念进行了辨析,对有关如何将深度报道做深的已有观点进行了商榷和评析。在此基础上,提出了深度报道实现深度的路径:采访体现深入性,思想体现深刻性,视野体现宏阔性,背景体现厚重性。文中结合实例进行了论析。
【关键词】深度报道 概念 类型 深度 【中图分类号】 G212
在自媒体时代,探讨深度报道这个老话题有了新意义。
人人手中都有了处于移动状态的“麦克风”。作为社交类媒体的自媒体,担当起了传播新闻信息的相当一部分职能。包括自媒体在内的新媒体,使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挑战,特别是纸媒,正显出式微之势。“全民皆记者”的现实状况,使专业记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。所幸的是传统媒体手中握有深度报道这样一张王牌,可望在与以碎片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自媒体的竞争中胜出。而原创的深度报道,则会使以转载新闻为主的门户网站望而兴叹。深度报道——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手中的“利器”,这大抵是新闻业界和学界的共识。
而前不久澎湃新闻上线,使深度报道得以再展雄风。澎湃在传媒界刮起了一股旋风,堪称是新闻业界的新闻,同时也是值得研究的“澎湃”现象。其定位于“时政和思想”。作为一个“项目”,它是报媒《东方早报》改革的新成果和合乎逻辑的延伸、发展、创新。其理念之一就是做好深度报道。有同行评论说:“澎湃的新闻内容以深度报道见长,有的注重找到新闻当事人以跟进、还原新闻事实……有的注重在某新闻报道或者事实基础上,注重澎湃新闻记者的多元解读和深入思考。”①澎湃自上线以来,它所刊发的、体现出上述追求的深度报道《令政策的平陆往事》等,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。
这些,就是笔者重谈深度报道话题的背景。
对深度报道概念的不同诠释
在新闻传媒所生产的各种新闻产品中,深度报道历来广受业界人士和受众青睐,甚至被视为媒体及媒体人核心竞争力的标志。在仅有现在常说的传统媒体的过去时代是如此,在自媒体勃兴以后的当今时代同样是如此。诚如《记者眼中的调查性报道》一文辑录一记者的感言所说的那样:“信息技术的发达使我们更容易对世界有越来越多的了解,但一般得来的信息大多是碎片,只能提供观察真相的一个维度,表面化、浮浅,有时还有偏颇。调查性报道可以让公众看到事件的全貌、前因后果,以及事件背后的社会运行逻辑。”②此言向人们说明了一个道理:在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自媒体时代,调查性报道依然没有失去其存在价值和特有魅力。而调查性报道只是深度报道中的一个品种。
在对深度报道持肯定态度方面,人们不存在多大异议;但在对深度报道概念进行界定时,学界和业界就多有不同意见了。一位研究者在题为《深度报道的特点及展望》的论文中概括说:“有人认为,深度报道是思想上有深度的新闻报道;也有人认为,深度报道是更长更详尽的报道;还有人认为,深度报道是一种解释性报道。不同新闻媒体对深度报道的诠释各有不同。”③前面三个“有人认为”,是对深度报道的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界定;最后一语,则应是此研究者自己的结论。
就以上论述,笔者想发表两点不同看法。
第一,说“新闻媒体对深度报道的诠释各有不同”,并不准确。人们对于深度报道概念的理解和界定各不相同,这是事实;然而似乎并不能说“不同新闻媒体对深度报道的诠释各有不同”。新闻媒体作为特定机构,它(们)所体现的理念,也就是对它(们)有着主导作用的媒体人的理念。媒体本身不可能对深度报道作出这样那样的诠释。与其说是媒体在对深度报道进行诠释,不如说是媒体人或学者在作出诠释。在对于深度报道的理解问题上,差别是客观存在的。但是这种理解上的差别,更多地并非随媒体而有异,而是因人而有别。
第二,对深度报道的上述三种界定,各有弊端。(1)解释性报道仅是深度报道中的一种。说“深度报道即解释性报道”,理解未免狭隘,疑是未能穷尽所有应当属于深度报道的报道(例如,属于独立文本的调查性报道、预测性报道,属于非独立文本的连续报道、组合报道等,就未能进入定义者的视野)。(2)将深度报道定义为“更长更详尽的报道”,也是有偏颇的。此论存在两个问题:一是“更长更详尽”缺少参照系和比较对象,于是就显得毫无意义。一篇六七百字的消息,与二三百字的短讯相比,可说是“更长更详尽的报道”了,但它比之三四千字的通讯来说,只能算是小型报道,必定与深度报道无缘。二是“更长更详尽的报道”,未必就是深度报道。如果像懒婆娘的裹脚布,又长又臭,那么就无深度可言。(3)“思想上有深度”的报道,不一定就是深度报道。深度报道毫无疑问必须具备“思想上有深度”这样的品格;但除此以外,似乎还应符合其他相应条件(后面会有所涉及)。
笔者认为,深度报道是某些通过展示宏观背景,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(包括因果分析)、解释或预测并达到相当深度的报道的总称。写得有深度,这是深度报道的必备条件;反之,则肯定与深度报道无缘。除此以外,取用相当丰厚的背景,也应是深度报道不可或缺的要件;如一篇作品,其中的背景材料有限且单薄,则不配被称为深度报道。
深度报道并不是独立的文体概念。其所指,不是与消息、通讯和新闻评论相并列的一种独立文体。深度报道的呈现形态,有时是单篇通讯,有时是由若干篇通讯组成的系列,有时则是数篇消息和通讯共同构成的组合性的报道单元。因此,对于深度报道,不宜仅仅将此局限于某一种或者某几种文体。既然是报道,独立文本的深度报道当不包括新闻评论;而组合式的深度报道则另当别论,可含新闻评论。
深度报道的类型,不外乎如下两种:一种是独立文本的深度报道,如某些体现出深度报道理念和效果的调查性报道、解释性报道、预测性报道、深度人物访谈等;另一种是非独立文本的深度报道,如某些跟踪报道(连续报道)和系列报道,以及以特殊的版面编辑形式出现的组合报道。
本文所探讨的深度报道的深度,当是涵盖各类媒体的各种深度报道的。
资讯热度榜